Main content start

校園焦點

與註冊營養師黃志榮傾「素」

2019年5月2日


  • 註冊營養師黃志榮透過持續吸收新知識,期望更能照顧不同病人的需要

    註冊營養師黃志榮透過持續吸收新知識,期望更能照顧不同病人的需要

  • 雖然醫院工作繁忙,但黃志榮仍非常積極投入推廣健康飲食,更在2018年開始成為CUSCS短期課程的兼任導師,主講「素食營養新資訊」及「餐廳營養飲食策劃」。

    雖然醫院工作繁忙,但黃志榮仍非常積極投入推廣健康飲食,更在2018年開始成為CUSCS短期課程的兼任導師,主講「素食營養新資訊」及「餐廳營養飲食策劃」。

  • 黃志榮(左)與其團隊花盡心思,務求為病人設計出色香味俱全的營養餐單。

    黃志榮(左)與其團隊花盡心思,務求為病人設計出色香味俱全的營養餐單。

註冊營養師黃志榮透過持續吸收新知識,期望更能照顧不同病人的需要

提起「素食」,不少人會想起「吃素無力氣」、「吃素缺營養」,又或「無啖好食」。香港中文大學專業進修學院校友暨兼任​講師,香港港安醫院膳食及營養部主管黃志榮已茹素20多年,他以專業身分及自身經驗,證明這些都是大眾對吃素的誤解。

 

有營素食  防患於未然

「有些新認識的朋友知道我是素食者,但又會每星期練習體力消耗量甚大的曲棍球,都會非常驚訝。」黃志榮笑說。

 

一些​人對素食能否提供均衡營養存疑,但黃志榮稱,素食選擇其實很多,例如蛋白質不單在肉類,也存在於豆類及豆製品;鈣質則可從常見的綠葉蔬菜如白菜、菜心及芥蘭等吸收。只要保持飲食多樣化,正確搭配食物,不難在素食吸收日常所需的營養。

 

黃志榮補充:「高纖低脂的素食習慣,與健康飲食的理念不謀而合,對於預防及控制糖尿病、三高(高血脂、高血壓、高血糖)等常見都巿健康問題非常有效。飲食習慣不可能一下子改變過來,但每星期選一天不吃肉,已可以"make a difference"!」

 

他的日常工作主要是為​醫院餐廳及病人設計營養菜單,以及教導病人及其家人正確的飲食態度和概念。​除了​協助病人在「出事」後控制飲食,他認為教大眾吃得健康,防患於未然同樣重要。因此他不時到各機構講解營養知識,亦在CUSCS主講「素食營養新資訊」及「餐廳營養飲食策劃」短期課程,希望讓更多人接觸到正確的營養相關資訊。

 

積極增值  應付不同病人的需要

作為專業人士,又已晉升至管理層,他不諱言要在繁重的工作以外騰出時間進修,實在是一大考驗。當初修讀CUSCS「中藥營養學文憑」,是本著「以病人為本」的決心。黃志榮表示:「如果只叫病人『跟餐單』,他們一定不能持之以恆。要真正幫助病人,營養師要先了解他們的日常飲食習慣,尋根究底才知道問題出在哪裡。在接觸病人的過程中,我發現不少人也會問到與中醫藥相關的問題,例如『紅棗能否補血?』等;此外,中藥入饌已成為飲食潮流,不少餐廳,甚至一般家庭在烹調時也會加入​養生食材。​​因此,​我便開始四出搜尋與中醫有關的課程。」

 

黃志榮最後決定選擇修讀CUSCS的「中藥營養學文憑」課程,因為該課程由設計至開辦均通過中文大學的嚴謹審批程序,質素有保障;此外,當年他的講師既是中醫師,又是營養師,亦令他對該課程更添信心。一年多的課程開闊了他的視野,在掌握了中醫基礎理論後,令他更能了解個別病人的需要,為病人制定飲食方案時亦更為靈活。

 

除了修讀課程外,他亦不時出席世界各地的學術研討會,了解營養學的最新發展。黃志榮表示:「營養師也需要與時並進,留意整個行業的趨勢,更新知識,才能應付不同個案的需要。以近年受到追捧的『生酮飲食』為例,其實它並不是新概念。我在學時,該飲食模式屬於治療方案,現時卻成為新興的減肥概念。」

 

生活要有Input  才有力量Output

工作以外,黃志榮享受以學習作為生活的調劑品。他曾修讀過與運動、伸展、演說技巧等相關的課程,亦正在計劃報讀一些短期課程,發掘新興趣。訪問中他不下數次提到,生活不能只有「output」而忽略了「input」。享受學習,讓新知識一點一滴成為生活的養分,或許就是黃志榮看起來比實際年齡更年輕、更有活力的​秘​訣吧!